“套袋苹果黑点病”主要指套袋苹果果实萼部或果面形成的黑色或深褐色圆形坏死病斑,病斑直径1-3 mm,病组织干枯,外围木栓化(图21-1)。“套袋苹果黑点病”是“套袋苹果斑点病”的一种。“套袋苹果斑点病”是指套袋果实表面产生的形状不同、大小不等、褐色至黑色坏死斑。“套袋苹果斑点病”是套袋果实的重要病害,每年导致3%-10%的损失。
为明确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病诱因、机制和条件,为病害的防治提供依据,我们采用病原菌分离、接种、诱导发病等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诱发套袋苹果黑点病的病原菌主要为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hecium roseum)。苹果谢花30天后,幼果上就能检测到大量病原菌。自未喷施过杀菌剂的果园内摘取苹果幼果,在20-30℃、100%的相对湿度条件下保湿培养3天可以诱发黑点病斑;在2周时间内,保湿培养的时间越长,诱发的黑点病斑数量越多。黑点病菌侵染后,能诱发果肉细胞木栓化,木栓化组织抑制了病斑的进一步生长扩展(图21-2)。病菌侵染越早,形成的病斑越小。5月下旬(谢花后30天)采摘的幼果可诱发产生黑点病斑,但病斑较小,多不足1 mm;7月上旬(谢花后60天)苹果果实对黑点病菌最敏感,保湿后诱发的病斑数量多,病斑面积大;进入8月份,果实的抗病明显增强,果面上很少再产生黑点病斑。
试验测试了9种杀菌剂对黑点病斑形成的抑制效果。所测试的9种杀菌剂都能有效抑制黑点病斑的形成,减少果面上黑点病斑的形成数量,降低果实发病率,但9种药剂都不能完全阻止黑点病斑的形成。其中,吡唑醚菌酯对黑点病斑形成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90%左右,其次是多抗霉素、苯醚甲环唑、百菌清、代森锰锌等,抑制率75%左右。
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富士苹果在谢花后的50-80天(烟台苹果产区为6月下旬至7月上旬)对黑点病菌敏感。在果实敏感期,遇使果袋内相对湿度超过95%阴雨,且维持3天以上,潜伏在果面上的粉红单端孢菌就能侵染幼果,形成黑点病斑。降雨持续时间越长,果面带菌量越大,发病越重。苹果果实套袋前,喷施杀菌剂降低果实的带菌量,能有效降低套袋果实黑点病的发病率。
图21-1 套袋苹果黑点病的症状 (A:自然发病果实;B:诱导发病果实)
图21-2 套袋苹果黑点病斑内的菌丝和木栓化组织(hy:菌丝;sc:木栓化组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