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病虫防控 > 病虫防控
病虫防控
苹果贮藏期新病害水烂病防控技术
添加时间:2024-05-11 10:43:56      浏览次数:109      作者: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 梁晓飞 牟俊祥 张荣 朱明旗 孙广宇 机械化研究室 刘翠华 丁毓端 任小林 加工研究室 刘璇 延安综合试验站 邹养军 李前进 洛川县苹果营销服务中心 侯彦忠  【 】  关闭窗口
 

近几年陕西洛川、黄龙、白水、宜川、延长和甘肃静宁等多地冷库发生一种贮藏期苹果新病害——苹果贮藏期果腐病,果农称之为“水烂病”。2021年和2023年部分冷库发病严重,果农和果库经营者遭受较大损失。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病虫草害防控研究室、机械化研究室、加工研究室、延安综合试验站联合洛川县苹果产业研发中心、洛川县苹果营销服务中心等单位开展了调研、研讨和田间防治试验,初步明确了病害的发生规律:

1、水烂病为一种新真菌病害,定名为苹果贮藏期果腐病。通过分子生物学手段将病原鉴定为一种担子菌新种——适低温烂果菌(Languo psychrotropha),归属新属烂果菌属(Languo),在分类上属于担子菌门、伞菌纲、伞菌目、挂钟菌科。

2、水烂病菌有耐低温特性, -1℃条件下菌丝仍可生长并侵染苹果果实。PDA培养基上,病菌最适生长温度20℃,但在-1℃下仍可缓慢生长,培养10 d的菌落直径约1.4 cm。有伤接种条件下,病菌在-1℃条件下仍能致病,在红富士品种上接种90天后可产生直径约1 cm的病斑。有伤接种条件下,病菌对供试的20 余个苹果品种果实均可致病,但果实病斑大小存在明显差异。果实无伤接种时,病菌亦可产生零星病斑,推测能通过皮孔侵入。除侵染果实外,病菌有伤接种条件下还可侵染苹果叶片。

3、实验室条件下未观察到病菌的产孢结构,但在去袋后或入库前果面喷杀菌剂有较好的防控效果。载药平板毒力试验结果显示,己唑醇、戊唑醇、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化学杀菌剂对病原菌丝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EC50 分别为0.019 g/mL0.032 g/mL0.82 g/mL 0.61 g/mL。苹果脱袋后喷施一次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或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或入库前喷施430 g/L 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一次,贮藏五个月(低温2个月,常温3个月)可达到约60%的防效,检测表明贮藏果实的农药残留均不超过农药残留国家标准(《GB 2763-202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针对苹果贮藏期果腐病,提出以下防控对策建议:

1、采前化学防控:建议在苹果脱袋后喷一次杀菌剂,可以选择对病菌有较强抑菌活性(如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且安全间隔期较短(7-14天)的农药产品,以充分保护果面;脱袋前也可喷一次戊唑醇或己唑醇,以压低果园病菌基数,注意要做到全园喷施,对树体的叶片、枝干和地面病残体全面覆盖。喷施化学农药应遵守农药标签标注的安全间隔期和单生长季用药次数限制规定。

2、减少果面创伤:伤口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在采收、转运过程中应轻拿轻放,尽可能避免果实的磕碰损伤,减少带伤入库。

3、做好果库的规范管理:高湿环境,特别是结露或明水条件有利于病原菌侵染,建议尽可能避免果库温差过大,导致苹果表面结露,从而减少病原菌侵染的机会;有发病历史的果库,入库前应做好冷库墙壁和贮藏器械的消毒工作。

4、适时出库:果腐病菌在低温下发病较慢,常规冷库贮藏条件下3月下旬前很少发病。建议发病较重冷库尽可能于3月底前将苹果出库。

           

 
<<上一篇    下一篇>>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