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生与危害
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属于鳞翅目小卷叶蛾科。是世界性的害虫,分布全国各地果区,是最常见的一种食心虫。发生代数南北不同,辽南及华北大部分地区1年发生3~4代,华南6~7代。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发生情况也有不同。例如越冬代成虫高峰期不同地区差异很大,从4月中旬至5月上中旬不等。根据往年调查统计,第一代成虫发生盛期大约为:旬邑、洛川在7月上中旬,三门峡、洛宁在6月中旬,太谷、天水、银川、昌黎、泰安、烟台、胶州在6月中下旬,商丘、民权、虞城在6月上中旬,昭通、盐源、营口在7月初,特克斯、牡丹江在7月中旬。
梨小食心虫幼虫主要危害梨、苹果、桃、碧桃、山楂、海棠、樱桃、枇杷、梅、李、杏等植物的嫩梢和果实。危害新梢时,多从新梢顶端叶片的叶柄基部蛀入髓部,由上向下蛀食,蛀孔外有虫粪排,被害嫩梢的叶片逐渐凋萎下垂,最后枯死(图1),老熟幼虫主要在枝干翘皮下结茧越冬,也可在树干基部近土面或果品包装物及果品存放处越冬。危害果实时,幼虫蛀入果肉纵横蛀食,孔外排出较细虫粪,周围易变黑(图2)。果内道直向果心,果肉、种子被害处留有虫粪,常造成果肉变质腐败,不能食用。
二、识别特征
梨小食心虫,成虫体灰褐色,体长4.6~6.0毫米,翅展10.6~15.0毫米,前翅灰褐色,前缘具有10组白色斜纹,翅上近顶角下外缘处有1个白点(图3)。卵扁椭圆形,中央隆起,半透明,初产卵乳白色。成熟幼虫体长10~14毫米,体淡红色,头壳黄褐色,前胸背板黄白色,体背桃红色,腹部末端有4~7根臀栉(图4)。蛹纺锤形,黄褐色,茧丝白色,长椭圆形。
三、防控方案
梨小食心虫是苹果树上重要的害虫,成虫日伏夜出,有趋光性、趋化性。黄河故道区域,一般年发生3~4代,主要危害苹果树新梢,造成枝梢枯萎,每头幼虫可连续危害多个新梢。第3代害虫主要发生于7~8月,以蛀食果实危害为主,造成落果、烂果,导致果品品质下降,果园减产。幼虫脱果后,一部分进入越冬,另一部分发育为第4代,第4代幼虫在果实采收前来不及脱果而随果实转运越冬。为了有效控制苹果园梨小食心虫的为害,产卵高峰期,卵果率达0.5~1%时可喷药控制。综合措施如下:
1、幼苗生长期
建立新果园时避免桃李混栽。清除果园内的杂草和枯枝落叶,减少梨小食心虫的卵和幼虫的滋生场所。引入天敌昆虫,如赤眼蜂,用于寄生梨小食心虫的卵,降低其孵化率。可喷施25%灭幼脲3号悬浮剂15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防治幼虫。
2、花芽分化期
增强果树抗虫能力,加强果园的肥水管理,提高苹果树的生长势。定期检查果园,发现受害的果实和枝条及时剪除,防止害虫扩散。夏季剪除萎焉枝梢,集中处理,消灭1~2代幼虫。
3、苹果花期至生理落果期
此时正值梨小食心虫成虫羽化的高峰期,设置黑光灯诱集诱杀,也可以利用糖醋液或性诱剂诱捕成虫。利用梨小食心虫性激素诱芯和粘虫胶,制成诱捕器(干扰绳、硅胶柱等),引诱雄蛾并粘杀于粘虫板上,减少雌雄交配机会,可降低产卵量和下一代虫口密度。结合疏花疏果,摘除并销毁树上受害的果实。注意果园的通风透光性,避免形成潮湿、阴暗的环境,不利于梨小食心虫的防控。可用2.5%溴氰菊酯乳油2000~40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树冠喷药防治。
4、果实膨大期
加强果园的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受害果实,防止幼虫在果实内部继续危害。可以考虑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进行喷雾防治,如10%虫酰肼乳油1000倍液,或5%阿维·杀铃脲悬浮剂1500倍,或25%灭幼脲3 号悬浮剂1500倍液,或10%联苯菊酯乳油3500倍液,或5%氟啶脲乳油1500倍液喷药,但需注意药剂的选择和使用量,避免对苹果果实造成污染。
5、苹果成熟期
在果实采摘前,对果园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处理,确保果实无虫害。果实采摘后,及时清理果园内的落叶、落果等,集中深埋,减少害虫的越冬场所,切记堆积在树下。如果能够集中喷药处理一遍更好。
总之,在整个生长季节中,还可以采取以下综合防控措施:定期进行果园的深耕和灌溉,破坏梨小食心虫的蛹和幼虫的生存环境。推广使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昆虫、使用生物农药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果园的生态环境。加强果园的肥水管理和修剪工作,提高苹果树的生长势和抵抗力,从根本上减少害虫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防控措施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果园的实际情况以及害虫的发生规律来制定。同时,在实施防控措施时,应注意保护天敌昆虫和环境安全,避免对果园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