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19日笔者带领研究生和本科生赴保定市顺平县南神南三优苹果生产基地对于果农反应的个别果园出现疑似“小叶病(病毒病)”进行调研。
1. 现场调查情况
1.1. “发病”症状
“柳叶”:病枝上的叶形状如柳树叶(图8-4),但同一个枝条上的叶片有的变形严重,有的变形较轻;并且出现节间缩短(图8-5-a)和脉间失绿(图8-5-b)等症状。
“百合花瓣”:病枝上的花瓣形状如百合花的花瓣(图8-6),但同一个枝条上的花序有的变形严重,有的变形轻微。
1.2. “病树”分布
“病树”呈弥散分布,每一行不论主栽品种(富士)还是授粉树(斗南、王林、嘎啦)均有“病树”和健树,总共145株树中有92株“发病”(发病率为63.4%)。
1.3. “病枝”的位置
所有“病树”均为个别枝出现“发病”,且“病枝”均位于近地面的较低位置(图8-7)。
2. 病因诊断
田间调查后即排除了“小叶病(病毒病)”的可能,初步诊断为除草剂药害,询问园主得知2011年果园周围喷过一次草甘膦,笔者请教侯宝林教授,他也认为是草甘膦药害,而后笔者查阅美国有关报到,证实此情况确为草甘膦的直接药害,一般药害可持续2年。
草甘膦危害苹果后除引起上述症状外,还可引起主干基部树皮坏死和开裂(图8-8)。
引自:曹克强, 王树桐, 胡同乐. 苹果病虫害防控研究进展(2012年度)第2卷[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 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