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病虫防控 > 病虫防控
病虫防控
免套袋条件下苹果重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控要点
添加时间:2021-02-23 10:34:59      浏览次数:884      作者:全国苹果病虫害防控协作组 曹克强等  【 】  关闭窗口
 ​     在协作组视频会上,李保华教授、孙广宇教授、尹新明教授和张金勇副研究员对不套袋条件下几种重要苹果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控做了讲解,现归纳总结如下:
轮纹病和炭疽病
由套袋转变为不套袋后轮纹病和炭疽病会上升为主要病害。轮纹病在山东、河北、辽宁、河南发生较重,山西和陕西中等,甘肃和新疆发生较轻。炭疽病和轮纹病是同时发生的,在不同品种上这两种病害表现不太一样。目前在轮纹病和炭疽病的防治上没有特别有效的治疗药剂,主要原因是药剂喷施后果实吸收药剂的表面积小且吸收量少,吸收剂量达不到抑菌的浓度。因此,对这两种病害最好是在病原菌侵染之前进行预防。这两种病害的病原菌起初都是来自枝干,不能让枝干上的病原菌产生孢子,因此,在不套袋的条件下,枝干上喷施药剂就显得尤为重要。
这两种病菌都喜欢高温,山东地区 6 月到 8 月底平均气温超过 20℃,特别是 7-8 月份的雨季,这两种病原菌侵染的特别严重。后期平均气温降到 15℃以下的时候还会有少量的侵染,在发生比较重的果园,建议至少使用两次波尔多液。山东地区一般建议使用三次,6-8 月份每月一次,期间穿插使用吡唑醚菌酯、戊唑醇、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等对轮纹病和炭疽病防治效果比较好的内吸性杀菌剂,达到兼治褐斑病和炭疽叶枯病的效果。具体使用次数还要看当地的气温和降雨情况,温度高、降雨多的地区或这两种病害发生严重的果园一般建议 10 天一次药。
黑星病和苹果锈病
在西部地区比较重要的病害还有春季的黑星病和苹果锈病。
根据国内外报道,黑星病的初侵染源有 3 种:即分生孢子在叶片、枝条、鳞芽等处直接越冬;菌丝体在病组织中越冬;落叶上的子囊孢子越冬。西农胡小平团队研究发现,在黄土高原区基本没有发现鳞芽带菌的情况,主要是11 月份到第二年的 3-5 月份,在叶片上形成的假子囊壳,通过子囊孢子释放侵染。在自然条件下,它上面存在的分生孢子基本上是无法越冬的。从这个角度来说,防治黑星病的关键是控制其初期染来源。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很多果农在进行果园清园时只重视地上部,对地面重视程度不够,达不到彻底清园的目的。另外从清园的药剂上,传统的化学药剂很多无法达到清园的效果。我们通过试验筛选了十多种化学药剂,发现如果想要达到理想的杀菌效果需要 100倍到 200 倍的浓度,而生产实际中田间清园的浓度一般为 1000-2000 倍,根本达不到理想浓度。在筛选过程中发现石硫合剂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清园药剂。室内试验中 3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以有效杀死叶片上的病菌,在田间试验中使用 5 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可以达到清园的目的。很多病菌都是在病残体上存在,因此我们希望在清园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清除地面上的病残体,这样黑星病、霉心病和褐斑病等都有可能大幅度的减少。
黑星病主要的防治时间是花前、花后、花后 20 天或六月份。一般用三次药,即花前、花后和五月下旬,至少保证这三次药,进入六月份以后可以随其他的病害一起防治。现在防治黑星病比较好的药剂是氟唑菌酰羟胺,防治效果和预防效果均能达到 98%以上。另外一种药剂就是吡唑醚菌酯,防治效果一般在 90%左右。克菌丹主要在雨前作为保护剂用,在雨后不建议使用。
锈病和黑星病的防治基本上是同步的。防治时机很重要,在降雨前防治的话,大部分杀菌剂效果都不错,但如果雨前 7 天没有进行喷药,雨后侵染之后再进行防治的话,唑类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腈菌唑等药剂比较好,早期不建议使用戊唑醇。
白粉病可随着其他的病害一起进行防治。后期果实进库时,果实表面的腐生菌也要进行防治,建议在 8 月底或 9 月初用一次克菌丹,对于富士等品种 10 月份建议使用一次咪鲜胺或宝丽安(多抗霉素),铲除果实表面的腐生菌。
煤污病
在套袋条件下煤污病的危害不大,但如果不套袋,该病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美国一个生长季平均要打药 8-10 次防治该病,在东海岸更是多达十几次。
煤污病易与烟煤病混淆,烟煤病主要是由昆虫分泌的蜜露和腐生菌导致的,而煤污病是由病原菌导致的,病菌利用果实表面的角质和蜡质进行侵染。该病分为煤污病和蝇粪病两类,病原菌有 100 多种,十分复杂。
目前防治煤污病的药剂比较多,多菌灵、甲基托布津和克菌丹等效果都比较好,新型的药剂如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等都可以使用,在防治其他病害的时候可以兼治此病。
7 月份之前,在田间基本上见不到此病,7 月中下旬到 8 月开始流行,建议从七月下旬开始一直到成熟期,都要注意它。降雨有利于煤污病的发生,一般在降雨后要及时防治,其他时间随其他病害一起防治即可。但对于不套袋苹果来说,整个生长后期果实在都暴露在外面,建议多打几次药,半个月一次药为宜。可以根据各个地方的环境条件尤其是降雨情况,来决定打药的次数。
桃小食心虫
桃小食心虫每年发生世代因地区不同而异,河南一般每年发生 1.5-2 代,越冬幼虫在 5 月上中旬开始陆续出土,出土之后在树冠荫蔽处,如石块、土块以及老根树皮、杂草、杂木、树叶腐蚀物之下化蛹。到 6 月中下旬开始羽化,随后成虫开始飞翔产卵。成虫第一代产卵一般会选择附近的果园如桃园、苹果园等,成虫第二代会迁移到夏玉米,如果周围没有夏玉米,则可能还在果园内,之后便入土越冬。如果是树龄较长的老果园,有可能一直都在果园里面。卵多产于果实的萼洼处,一般 7-10 天后孵化为幼虫而后爬行一段距离蛀入果内。在不同地区应根据当地的温度情况注意测报和防控,在产卵盛期的时候用药效果最好。害虫蛀果后会在果实表面留下痕迹,一般可以看到一些疤痕和粪便,桃小食心虫出土的时间不整齐,一般在 6-9 月份都会蛀果。
根据资料记载,平均温度达到 16.9℃,地温达到 19.7℃时,桃小食心虫的越冬幼虫才能够出土。因此各地区的出土时间是不同的,防治时段也不一致,测报就显的十分重要了。桃小食心虫的幼虫出土化蛹、成虫羽化及产卵都需要比较高的湿度,卵的孵化需要 75%以上的相对湿度,所以土壤灌溉和降雨都利于幼虫出土以及后期成虫羽化。
农业防治:清园会减少一部分害虫。石硫合剂可防止桃小食心虫的越冬,行间中耕或翻土也会减少一部分越冬代的基数。利用地膜进行覆盖,可减少越冬代成虫的飞出或产卵。
药剂防治:在 6-7 月份卵孵化盛期,根据成虫测报来进行施药,河南地区应在 6 月中下旬或 7 月上旬打一遍药,北方地区可再推迟半个月,从 7 月中下旬到 9 月上旬都是成虫的产卵时期,一般 10-15 天喷一次药。常规的药有氟氰菊酯乳油、30%联苯螺虫菊酯等,双酰胺类的杀虫剂效果好且持效期长;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可能价格比较高一些,但防治效果比较好。在提倡绿色防控的大环境下,应选用高效低毒残留少的农药,植物性的杀虫剂如 1.5%除虫菊素、0.6%的苦参碱、0.3%印楝素,大黄素等,相对于化学药剂来说,安全性较高。
其他防治:释放寄生蜂;在幼虫的初孵盛期喷施细菌性的农药,如 bt 药剂;利用性信息素进行雄蛾成虫的诱杀;也可将红糖:米醋:果酒:橙汁或水按 1.5:1:1:10 的比例进行诱杀,或糖:醋:白酒:水按 3:4:1:2 的比例进行诱集。
梨小食心虫
该虫可在果园长期生存,危害梨树、桃树等核果类植株。通过监测可知,该虫前期在果园内虫量较大,但危害并不重。迁飞能力比桃小食心虫更强,能在果园之间转移。前期在桃园危害桃梢和桃果,随后便向梨园和苹果园转移。虫量主要是受气候影响,春天较干旱,该虫寿命比较短,所以产卵量比较少。梨小食心虫真正危害果实一般是在第三代以后,进入七月份果实膨大以后,开始在果实上产卵,此时正值雨季,湿度升高,成虫的寿命大大延长,世代重叠严重,给后期防治造成困难,在防治时稍不注意便会损失惨重。
宁夏地区有些果园不套袋,梨小食心虫的危害超过了桃小食心虫。目前主要依靠毒死蜱和菊酯类药剂进行防治,新型药剂有氯虫苯甲酰胺,福戈(氯虫噻虫嗪)等,在成虫高峰期喷施对成虫和卵的杀伤效果都非常好,杀卵效果比较好的新型药剂是乙基多杀菌素,这几种药剂效果好且残效期较长。当前防控中一个比较成熟的技术是使用迷向剂,效果是有保障的。一亩地放置几十根,价格相对高一些,但在面积较大、可连片使用的果园效果显著。我们这几年在试验,使用同一个诱杀器诱杀几种害虫,可以降低成本。
桔小实蝇
目前来看,桔小实蝇有从南到北扩展蔓延的趋势。今年在冀中南一些果园已经发现,个别果园已造成危害。黄河故道区域这几年扩散蔓延的情况比较严重。桔小实蝇的寄主很广,桃园、梨园、枣园和石榴园等都有发生,前期从桃开始,按果实成熟的先后顺序进行危害。桔小实蝇的寿命比较长,产卵期长,产卵量大,一旦果园里发现一头,经过一段时间的繁殖,到后期很有可能会造成危害,所以害虫的监测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有些地区连续十几年都有桔小实蝇的发生,但目前仍然无法证明该虫是否能在当地越冬,普遍认为是通过南方的果实调运带到各地,繁殖起来的。
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只要当地有从南方调运水果的市场,可能就会有包含桔小实蝇的果实,所以要严格监测,一旦发现就要好好治理。前期主要是监测诱杀,成虫对药剂比较敏感,一般的杀虫剂只要喷施一次基本就可以将其杀死。以往常年发生的地区和果园,在虫量不大的情况下建议用迷向剂,在大面积的果园可以挂三个月以上;如果园内虫量比较大,还需要喷施药剂将成虫杀灭一下。

 
<<上一篇    下一篇>>
-->
在线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