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先接种后施药和先施药后接种的方法,测试了8种药剂对苹果锈病的内吸治疗效果和7种药剂的保护效果。
5-6月份,在富士苹果叶片上先接种苹果锈菌的担孢子,接种后第3天喷施内吸性杀菌剂,第18天调查每个接种叶片上的病斑数,根据接种叶片上产生的病斑数计算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氟硅唑、戊唑醇、苯醚甲环唑三种药剂处理的叶片上没有发现任何病斑,也没有出现异常症状,三种药剂的对苹果锈病的治疗效果为100%,试验浓度没有发现药害症状。嘧霉胺和吡唑醚菌酯两种药剂处理的叶片上有少量病斑,与对照处理的病斑数差异显著(P<0.05),根据接种叶片上的病斑数计算,两种药剂的治疗效果分别为81.58%和74.52%,试验浓度下也没有发现药害症状。多抗霉素、密菌环胺和甲基硫菌硫灵三种药剂处理的叶片上有大量病斑,与对照无显著差导,表明三种药剂对苹果锈病没有内吸治疗效果(表1)。
在苹果叶片先喷施保护杀菌剂,喷药后第3天接种苹果锈病菌的担孢子。病菌接种后,第18天调查叶片上的病斑数。调查结果表明,代森锰锌、百菌清、吡唑醚菌酯和氟硅唑四个药剂处理的叶片上没有发现任何病斑,也没有出现异常症状,表明四种药剂的保护效果为100%,试验条件没有发现药害症状。异菌脲和甲基硫菌灵两种药剂处理的叶片上,有少量病斑,与对照处理的病斑数差异显著(P<0.05),根据叶片上的病斑数计算得到的两种药剂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0.58%和90.21%,试验条件下也没有发现药害症状。多抗霉素处理的叶片上病斑数最多,与对照处理叶片上的病斑数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多抗霉素苹果锈病没有保护效果(表2)。
以戊唑醇和吡唑醚菌酯为代表药剂,进一步测试了内吸治疗剂的施药适期。结果表明,两种内吸性杀菌剂在厂家建议的用量下,于病原菌侵染后第5天和第7天施用,基本达不能控制病斑的扩展和显症。这一结果表明,内吸性杀菌剂应在苹果锈菌侵染后的5天内施用,才能获得较为理想的防治效果。
代森锰锌和百菌清两种药剂的残效期试验表明,在无降雨的条件下,两种药剂的残效期都能达到12天。然而,在5-6月份苹果旺盛生长期,12天内苹果新梢能产生3-6片新叶,新生叶片无法受前期喷施药剂的保护。对于苹果锈病的防治,保护性杀菌剂的残效期建议按7-10天计算。
引自:曹克强, 王树桐, 胡同乐. 苹果病虫害防控研究进展(2011年度)第1卷[M].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2: 169-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