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苹果产区部分果园幼树死亡调查与原因分析 |
添加时间:2012-06-15 浏览次数:1317 作者:病虫害防控研究室 张振芳 董向丽 李保华 育种与资源利用研究室 戴洪义 【大 中 小】 关闭窗口 |
|
|
2012年5年中旬,山东招远、文登、乳山、牟平、海阳、栖霞、五连、辽宁瓦房店等地技术员和果农反映,当地2-5年生的苹果幼树主干流水,并成批死亡(图11-16),树体死亡率都在20%以上。5月19日作者重点考查了乳山、牟平和文登三地的5个果园。
一、基本情况
5个果园中发病最严重的是牟平莒格庄镇杨家盘村的一家果园,全园共110株树,5年生,品种为烟富3,土质为沙质土壤,管理水平较高。现场调查时已有60余株树,叶片萎蔫,树体死亡。另有30余株树,叶片变黄,主干皮层大片坏死,难保树体能存活。据当地技术人员估计,全村3-5年生的果园,今年因主干皮层坏死导致的死树能超过30%。
另一发病严重的果园是文登市泽头镇林村的一家果园,全园共220株树,5年生,品种为富士,干茎在7cm以上,果园管理水平高,树势旺盛,园主自述已死树60余株。但现场调查时,发现70%果树主干皮层大片坏死,估计死株率在60%以上,损失严重。
现场考查的另外3个果园,树龄都为3-5年,20%-40%树体上都有大片的坏死皮层,估计死株率在10-30%之间。
二、病害症状
据果农反映,进入5月中旬,苹果树主干上流出褐色汁液,刮开表面后,皮层褐色坏死,有酒糟味,部分树体伴有水烫状气泡。
现场调查发现,导致树体死亡、主干流水、水烫状气泡的主要原因是树体主干皮层坏死。主干皮层以轮纹病瘤为中心或从嫁接口的死组织处上下扩展,下至根茎部,上至分枝处。刮开表皮或剥取皮层观察,皮层初发病时水渍状、淡褐色,自伤口或表皮破裂处溢出黄褐色汁液,应为坏死皮层的细胞汁液,发病皮层有酒糟味。发病后期,皮层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逐渐失水干枯。主干外观症状为典型的干腐病症状,病部外观红褐色或黑褐色,凹陷,发病较早的枝干,表皮下已形成黑色小粒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重病树,上部叶片萎蔫、干枯、死亡。轻病树叶片褪绿变黄,似缺肥状,可能是病部产生的有害物质向上传导所致。
病树根部未见坏死等异常症状。自病部分离到的病菌主要是轮纹病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拟茎点霉(Phomopsis perniciosa)和一些腐生真菌。
三、原因分析
目前,导致苹果幼树主干皮层坏死的确切原因还不明确。2012年,2-5年生幼树因主干皮层坏死而死树的现象较为普遍,发生时间相对集中,从这一点推断,导致主干皮层坏死的主要原因应该与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冬春季的冻害可能是导致2012年春季幼树主干皮层坏死的主要原因。轮纹病菌及枝干病菌在在皮层内的迅速扩展,加剧了冻害的危害。
据烟台气象局资料,2011年11月份,烟台市平均气温比常年高2℃,降雨量比常年多20-30mm。冬季最低气温出现的2012的2月上旬,烟台、威海各县市的最低温度都突破零下10℃,部分县市的最低温度达零下14℃。初冬温度偏高,降雨偏多,树体生长过旺,果树落叶过晚,树体内营养积累不足,导致2012年早春树体皮层受冻。2012年3月上旬,招远市金龙果业专业合作社在刮腐烂病时,已发现主干皮层组织出现水渍状病变,轮纹病瘤周围的皮层组织已开始变褐色坏死。
春季苹果展叶后,树体内积累营养耗尽,树体抗病性降至最低点。苹果开花后,气温上升,轮纹病菌迅速扩展,导致还完全死亡的皮层组织迅速坏死,加重了冻害的危害。5月份,树体因天气干旱失水,很快表现出萎蔫和坏死症状。
四、防控措施
1、对于已发病的幼树,为了防止病斑的进一步扩展,可在主干上喷涂高浓度的苯醚甲环唑,常用的药剂为10%世高水分散性粒剂800-1000倍,但高浓度的苯醚甲环唑,不能喷布到叶片上。6月份雨季到来之前,在主干上涂布波尔多浆,防止新形成的病斑大量产孢侵染树体的其他部位。波尔多浆配方如下:CuSO4:CaO:H2O =1:3:16,加1~1.5%的动物油或豆粉。
2、加强果园管理,苹果树生长后期不要过量施肥,尤其不能过量使用氮肥,以避免生长后期树体过旺,延迟落叶,养份积累不足,冬季树体受冻。建议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和质量较好的复合肥。不要使用劣质肥料,避免肥料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树体,损伤皮层。防止施肥损伤根部,消弱树势。
3、苹果开花后及时浇水,增强树体抗病能力,以缓解冻害的危害,并抑制轮纹病菌在皮层内的迅速扩展。
4、防治轮纹病,从苗期开始注意防治枝干轮纹病,防止病原菌在树干上大量累积。
引自:曹克强, 王树桐, 胡同乐. 苹果病虫害防控研究进展(2012年度)第2卷[M].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13:84-86
|
|
|